来源:万历国际拍卖(北京)有限公司 时间:2025-02-14 01:31:20 [举报]
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: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;是凤凰鸟蛋所变……据说还有史书记载:咸丰帝临终时,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,末代皇朝解体,溥仪不要所有珍宝,只将一枚“三连章”缝在棉衣里。这些的、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。
黑皮田:亦名“乌鸦皮”,色泽多为桂花色,外皮如漆似炭,利用此石雕刻作品,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,反差尤为强烈。溪管田: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,或农耕露出的石头,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,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,又称为溪中冻。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,石质相当灵透莹澈,色泽略淡,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。
人们按其色相之差别,又划分三个等次十种类别:
1、标准田黄的色泽,属上品
(1)色浓而微泛橙红,接近桔皮红,但红的成分略少,称“橘皮黄”。
(2)黄中带赤,色明快的,曰“黄金黄”。
(3)黄而带赭,如将熟或熟透的枇杷色,叫“枇杷黄”。
2、中品
(4)黄色再淡的有“桂花黄”,虽属黄色但略带粉白色调。
(5)比桂花黄清淡、质灵腻、细嫩、而又比白田稍黄的称“鸡油黄”。
(6)黄而微褐如熟栗的,称“熟栗黄”。
3、下品
(7)稍淡于熟栗黄,质滞而黝的为“肥皂黄”。
(8)色黯褐而质如鹿目的称“糖粿黄”。
(9)黄色淡如蜂蜡,质比鸡油黄滞结些的称“密蜡黄”。
(10)介于桂花黄和肥皂黄之间的,称为“蕃薯黄”。
田黄石的母矿在生成时,由于地开石和辉锑矿原共生于低热矿液矿,而后辉锑矿在长期表生作用下,转化为锑的氧化物。自从田黄石由矿床分离埋藏水田中,这种锑的氧化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,因地下水的作用,对其长期浸润,使石表染色形成石皮。同时,田黄石中所含的氧化铁也对自身浸润,促其形成特有的色泽变化,因此田黄石不仅有特有的石皮,而且其质地与寿山石的质地也是有区别的。
田黄石是从山上母矿中分离出来的寿山石,从山巅经漫长的雨水和溪水冲击,沿沟溪经无数次滚落,后流至田中,在这运动过程中,外表难免会受到损伤,出现一些裂纹。而这些裂纹在埋藏土壤里,受氧化铁渗透形成了特有的格纹、因此格与无菱角是田黄石重要的特征。
“格”与“皮”是田黄石的重要特征,也是辨别真伪的依据之一,所以在加工时要注意适当保留。但是格纹过多、石皮过厚,毕竟会影响田黄石的品质,因此雕刻高手都巧妙地狩其加以利用,既保留它的特色,又可化弊为利。
萝卜纹理细致而颜色黄者为贵确定田黄石的品相,一般要从四点入手。是颜色,黄石一般呈黄、白、红、黑等色,以黄为尊,黄色色泽越厚重者价值越高。二者是手感,质地致密、细腻、温润、光洁者价格为高。三是透明度,位于将透未透“中庸”状态的田黄石价值高,而且,油滑透光中杂质越少越好,纯净者为上品。后,纹理也是决定田黄石价值的重要方面。萝卜纹理明显,切纹理细致有序的田黄石价格更高,“无皮不成田”、“无格不成田”的说法正来源于此。不过,萝卜纹理的颜色不能太重,不能影响田黄石以纯净为贵的总原则。
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(1)细:指质地细密,如婴儿之肤;(2)结:内质脂密有光泽,手有滑感;(3)温:与人有相亲的宝气,无火气;(4)润: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,如露之欲滴;(5)凝:指凝灵,如半透明的冻状;(6)腻:指肌里油溢,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,如油之欲滴。其他石头,没有这种油腻感,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,油之欲滴了。
田黄素有“易金三倍”之说,因其难觅,价值高昂,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。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,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,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,或以次充好,或制假乱真,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加以防备。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组成中,用某种科学的方法,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,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,但终究不能温润其质、丝纹其体,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。
标签:从事田黄,黄石田黄,有没有田黄,田黄成交价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