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投资看什么?看市场追捧的热度。一般的杂项收藏品虽然价格相对比较低,在过去的行市上不太被看好,但在近几年的收藏拍卖过程当中,却是升温快的一类。2003年,一场秋拍上,大圣遗音古琴拍出了891万元人民币的天价,从这一个小侧面反映了市场对杂项的追捧,说明杂项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。当然,杂项之中,不同的小类,其收藏热度也是不一样的。
在杂项类的收藏中,不同的小类别受市场追捧的程度是不一样的。从价格上看,杂项收藏更多注重的是藏品的材质或者质地。单就材质来说,杂项中相对而言比较受追捧的是陶瓷和玉器。因为陶瓷自古以来就是受人青睐的一个类别,其很多,文化内涵丰富。因此在杂项中,陶瓷制的文房清供,大家都比较喜爱。
杂项因为杂,种类多,其市场分布就显得稍微有些乱,各个地域必然有不同的特色。我经常出差,去过很多地方,就经验来看,杂项类的传统工艺品很具有地域特色,质地也不尽相同,如果不了解这一点,乱买一气,必定经常吃亏上当。
玉石类的杂项,在重要的产石区,如福建寿山、浙江青田、浙江昌化、河南南阳等地较多。当然,这里的赝品也不少,收藏时要多加注意。漆器也是南方比较多,但是雕漆、填漆等在北方的存世量大一些。丝织品方面,除了宫廷的某些丝织品,四大名绣在各地方流传下来的都不少,民间织绣在传统文化发达的地区较多。
因为杂项收藏品的收藏正道是以“横向对比收藏鉴别法”进行收藏活动的,如清乾隆年间的彩瓷纹饰是有史以来达到的高工艺成就。玉器雕工俗称“乾隆工”,与乾隆同时期的竹木牙雕件之雕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因为当时工匠既雕牙雕,又雕角雕、竹雕等。收藏此类杂件,须调动平时积累的各种收藏经验,进行横向比较来作鉴别。
竹木器,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筒、汉唐木家具不易保存,元以前的竹木器大多为残存件,或仅以图片资料形式记录下来。故民间收藏竹刻与家具,大都以明中后期为起始期。收藏界“明清家具”概念盛行,是好的注解。也就是说,家具收藏史基本上属于断代史、片段史。